教資國考語文備考:常見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一)
- 時間:
- 2018-12-21 15:23:21
- 作者:
- 章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聯想是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想象是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作用是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增添藝術感染力。
2.鋪墊
為主要情節做準備或醞釀高潮到來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節。可以顯示情節發展的必然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
3.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耐人尋味。
4.對比(對照 )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作用:突顯對象的特點,使形象更加鮮明。
5.襯托(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作用:突出本體的某個特征。
6.抑揚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作用:前后對比,形成起伏之勢,給讀者強烈印象,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
7.(前后)照應
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作用:內容前后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