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考試真題復習(一)
- 時間:
- 2020-02-15 09:47:47
- 作者:
- 何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導讀】2020年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備考中,很多心理學實驗讓大家混淆不清,為了筆試不“死”在這惱人的心理實驗下,四川教師資格網為各位考生整理出了2020年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考點與考試真題,供各位考生復習!更多“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證心理學真題”
三山實驗-皮亞杰
實驗內容: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然后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后、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實驗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小一點的孩子說不出來,而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
實驗結論: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
兩難故事測驗—科爾伯格
實驗內容:科爾伯格兩難故事測驗采用9個道德價值上互有沖突的兩難故事,讓被試者在兩難推論中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并說明理由,科爾伯格對被試的陳述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分出30個不同的道德觀念維度,如是非觀念、權利義務觀念、責任觀念、賞罰觀念、道德動機與行為后果等等。
實驗結論:提出了他的關于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分為3個水平6個階段的理論。
波波玩偶實驗-班杜拉
實驗內容:班杜拉的實驗是將兒童置于兩組不同的成人模特當中,一組是具有攻擊性的模特,另一組是非攻擊性的模特。
在觀察了成人的行為之后,讓他們進入一個沒有模特的房間,觀察他們是否會模仿先前所見到的模特的行為。每個兒童在實驗過程中都保證不會受到其他兒童的影響。
孩子們被帶進一個游戲室,在那里模特展示出不同的行為。實驗員把一個成人模特帶進房間,讓他(她)坐在凳子上,然后參與孩子們的活動。
10分鐘過后,讓他們開始玩一套套零件玩具。在非攻擊性一組中,在整個過程中只是擺弄玩具,完全忽視了波波玩偶。在攻擊性一組,成人模特則猛烈地攻擊波波玩偶。
實驗結論:兒童侵犯行為的獲得并不一定要以其親身獲得獎勵或懲罰為前提,兒童可以通過觀察他人從事此類行為之后受到獎勵或懲罰而學會這類行為。
以上就是2020年四川小學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考試真題復習(一)的相關內容。更多四川教師資格證筆試“小學試題”
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四川教師資格證相關資訊,如四川教師資格考試、四川普通話證、四川教師資格認定、四川教師招聘以及四川教師資格證試題資料等相關內容,敬請關注我們四川教師資格網。